瞄準健康: 整合療癒是一種有目標的全面療法

瞄準健康: 整合療癒是一種有目標的全面療法

上週,我分享了為何我相信我的工作、為何你的存在至關重要,以及在這個分裂、動盪且快節奏的世界裡,個人轉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。

我也談到,我對 Ignite Wellness 的願景是推動個人轉變,因為當你改變自己時,你的外在世界也會隨之改變。

這週,我想談談為何將瑜伽療法、催眠療法與能量療癒整合應用於健康,是一種有目標且整全性的健康療法,以及這為何如此重要。

首先,讓我們談談「整全」的部分:

健康與疾病並不孤立存在。我們的身心狀態受到多種個人因素與生活方式的影響,包括:

·       思維模式

·       情緒習慣

·       基因遺傳

·       年齡與性別

·       睡眠品質

·       飲食習慣

·       人際關係

·       工作性質與責任壓力

·       居住環境

·       服用藥物及其副作用

·       家庭動力學與跨世代創傷

這些因素的影響無處不在。或許我們對自身情境的了解較為模糊,因為我們身處其中,但我們往往能在親友身上看得更清楚。

舉個例子:一位女性罹患乳癌,需要照顧患失智的母親,正處於婚姻破裂的邊緣,並且有經濟壓力,所以不得不繼續從事她討厭的工作。 她的心理、情緒與生理狀態會是什麼樣子?這又如何影響她的治療與預後?

再比較另一位同樣罹患乳癌的女性。她擁有堅強的社交支持系統,能分擔責任;她有充足的財務資源,能夠選擇最先進的治療方式,並能專心於康復。她的心理、情緒與生理狀態又會如何?這是否會影響她的治療與預後?

這當然是一個簡化,或許也很極端的例子,也揭示了人生的現實並不總是公平的。但我的重點是: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健康。我們如何思考、如何感受自己的生活,反映在我們的身體、呼吸、能量場與整體狀態中。

如果我們在健康或醫療計劃中,忽略這些重要因素,我們將錯失改善自身健康的機會,也將失去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可能性。這就像只看到一棵樹,卻忽略了整座森林。

或許上述例子中的第一位女性,無法立即改變她所面臨的狀況。然而,當我們從整全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挑戰,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可以做很多來改變她的內在狀態,幫助她以更平靜、更有力量的方式去應對外在的困境。雖然內在轉變與外在改變之間可能會有些時間差,但當內在發生變化,外在世界最終也會開始映照這股轉變的力量

當我們以整全的方式看待健康,我們會發現: 我們擁有比想像中更多的掌控力,不僅僅依賴藥物或手術。

這就是為什麼深入的諮詢至關重要,讓你我能夠從更全面的視角來理解你的健康狀況。

這就像拼圖一樣 - 每一塊拼圖代表你生活中的不同因素,這些拼圖之間的連結構了你的動態狀態,而完整的畫面則代表你的整體生活品質。

如果你的生活質量讓你感到不快樂、焦慮,或正經歷身體、心理、情緒上的痛苦,那麼某些拼圖已經不再適合。或者,正如我人生中經歷過的一樣,我意識到我想要的,根本是一副全新的拼圖。這時候,就是時候帶著好奇心,向內探索。

年輕時,我曾經沉浸於「人生對我不公平」的情緒中。但現在回頭看,我想告訴過去的自己:當你越覺得自己是受害者,其實這正是你被召喚去掌握個人力量的時刻。這是一個機會,邀請你站起來,而不是倒下。

而另一方面,當你擁有優勢時,這不只是享受生活,而是提醒你,如何透過你的力量,幫助他人也擁有豐盛的生活。

再來,我們談談「目標導向」的部分:整全健康療法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目標。

擁有願景至關重要,一個令人嚮往的願景會推動我們採取行動,讓我們克服阻力,而不是選擇停滯不前。

我們不需害怕願景是否太大或難以實現,因為真正宏大的願景,才能讓我們不斷向前。別在意你的大腦告訴你,你的願景過於遙不可及或荒謬可笑。我們之所以會這樣覺得,只是因為多年來的傳統教育與企業文化讓我們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。但真正的突破,來自於打破舊有框架,允許自己去想像更大的可能性。

我們必須瞄準,給自己一個最好的機會達成我們内心正真想要的結果 - 無論是健康還是人生方向。

這是我親身經歷的體悟 - 當我們設定一個大膽而具挑戰性的目標,我們往往會走得更遠,比起那些只是求安穩、例行打勾的目標,這樣的願景更能激發我們的潛能。

當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,接下來就可以倒推思考,設立小型的里程碑作為檢查點。這些檢查點的目的,不是讓我們苛責自己進度不夠快,而是提供機會來探索、評估:我們是否仍在前進?還是願景有所轉變?

如果願景有所調整,我們只需順應改變,微調方向,看看接下來會如何展開。正如人生中的許多事,如果我們過度控制、過於執著、試圖讓一切照我們的方式發展,我們反而會扼殺它的可能性。前進的同時,給予願景足夠的空間來呼吸,信任它的發展。因為,呼吸即是生命。

我的客制化療程,整合瑜伽療法、催眠療法與能量療癒,幫助你:

✔ 從整全視角評估你的當前狀態
✔ 確立你的願景,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
✔ 在你的健康旅程中,走得更遠、更高效,最大化你的成長與療癒

你的轉變,從內而外開始。

在我的下一篇文章中,我會進一步探討第 3 點,分享為何這些療法的整合能如此有效。

根據我最近的閱讀,我認為未來有兩大關鍵趨勢:

1)      個人化健康管理將成為主流。 例如,你知道嗎?腸道微生物群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。我期待有個人化的腸道微生物檢測,讓我們能夠根據個人特質訂製腸道健康計劃。我們現在已經知道,腸道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石,影響範圍極為廣泛。

2)      健康壽命(Healthspan)將成為關注焦點。 根據 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(IHME),全球平均壽命預計在 2050 年前增加近 5 年。但關鍵問題是:我們該如何增加「健康壽命」,讓這些額外的歲月是健康且充滿活力的?我個人比起單純延長壽命,更關心如何提升 生活品質,我相信你也可能有同樣的想法。5年可説來不長,但若不健康,5年是否會過的很痛苦呢?

我們不需要將健康推遲到未來,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,打造個人化的整合療程方案,與你的願景對齊,並朝著它邁進。

如果你準備好「瞄準」你的健康願景,請讓我知道。

Read more

在自己的節奏裡:愛,柔軟,以及放下的美好

在自己的節奏裡:愛,柔軟,以及放下的美好

我是在飛往我哥哥婚禮的飛機上,開始寫下這篇文章的。這幾個月以來,每當我提起他即將結婚的消息,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:「這是他第一次結婚嗎?」這是個很自然的提問 - 畢竟他已經五十幾歲了。是的,這是他的第一次婚禮,而且還是他自己籌劃的。 我哥哥並不是個以擅長計劃聞名的人。他不太在意細節,也不熱衷於行程表或時間安排。所以當他說他要親自籌辦這場婚禮時,我很驚訝,也坦白說有點為他擔心。天啊,他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嗎?他會不會拖到最後一刻才確定所有細節?場地,廠商,各種角色的安排…這一切要怎麼運作? 更何況,這十二年來我只見過他未婚妻一兩次。雙方父母甚至從未見過面。雖然我平常會單獨見到家人,但我們全家一起出現在同一個空間裡,一起吃頓飯,已經將近十年沒有發生過了。而這次,在婚禮前,我們將會一起度過一整週的時間 - 長時間相處,一起吃好幾頓飯,一起開長途車。這種密切又持續的家人相處,對我們來說,已經是我童年以來未曾再有的經驗。 結果這趟旅程非常順利,婚禮也很美好。雖然這一週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小插曲,但整體來說,遠沒有我原本預期的那麼尷尬或難受。我後來才發現,在出發之前,其實我已經無形中

By 安祺
療癒真正的意義 - 以及,為什麼我曾經這麼抗拒它

療癒真正的意義 - 以及,為什麼我曾經這麼抗拒它

我之前在部落格分享過關於瑜伽療癒與催眠的文章,接下來我會開始撰寫關於能量療癒的內容。但在進入能量療癒之前,我想先談談「療癒」這個詞本身。 對每個人來說,「療癒」引發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- 有些人歡迎它,有些人則會抗拒。我就是曾經抗拒它的人之一。然而,如今我所創立的瑜光愈境,就是以療癒為核心。 這篇文章,我想分享我在療癒與身心整合旅程中所學到的一些重要體會。雖然療癒與健康不是完全一樣的概念,但它們彼此緊密相連,互相支持。在我的經驗中,它們深深交織在一起。 療癒可以說是一個恢復健康的過程,而健康(wellness)則是一種身心整體平衡的狀態。 簡單來說,我學到的是: * 療癒會引導我們邁向健康(wellness)。 * 療癒與健康是共存的:療癒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,而健康則是這個過程在外在世界的映照。 * 健康本身也會促進療癒。 當我們開始理解健康不只是「沒有生病」或「身體健康」,而是一個更寬廣的狀態時,就會發現,還有很多層面都能支持我們的幸福感與生命力。我們開始擁有更多的選擇權,能拉動更多不同的槓桿,並用更多方式去經驗喜悅。 而當我們將療癒視為一

By 安祺
溫柔轉化內在狀態的練習法 - 從正念到催眠

溫柔轉化內在狀態的練習法 - 從正念到催眠

上週我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踏入催眠領域的,包括我在催眠與瑜伽療癒之間建立起的連結、與之相關的兩個神經科學概念,以及一些個人的反思。 今天,我想進一步分享一個重要的發現:催眠其實與許多你可能已經聽過、甚至實踐過的「自我覺察練習」之間,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結。這些練習,都是幫助我們轉化內在狀態的有力方式 - 讓我們回到身心平衡,重新感受內在的安定與滋養, 並且啟動我們與生俱來的療癒力,成長力與生命力。 如果你時間不多,也可以直接往下滑,查看圖表,練習之間的異同分析,以及我最後想說的幾句話。 老實說,我以前對催眠的印象也覺得有點「怪異」。也許你對催眠的印象跟我當時一樣:像是舞台上那種搞笑表演,有點騙術,有點誇張,有些人看起來好像被控制, 裝睡, 或者突然開始學鴨子叫。那種屬於娛樂表演的催眠,確實存在。但對我來說,那並不是我會享受的形式。 我所學習與實踐的,是整合式催眠(Integrative Hypnosis),它是一種療癒性質的催眠方式,與催眠表演截然不同 - 它一點都不浮誇,看起來就像是一種深層引導放鬆或深度休息。 起初,我其實也沒預期自己會立刻與催眠產生連結,

By 安祺
催眠真的這麼神奇嗎?

催眠真的這麼神奇嗎?

認識我的朋友們可能不會覺得太意外,將我與瑜伽或瑜伽療癒的練習與教學聯想在一起。畢竟,瑜伽如今已成為相當普及的身心活動,也越來越容易被大眾理解與接受。 雖然「瑜伽療癒」這個領域在台灣仍然較少被認識,但我真心希望,透過之前的分享,能讓你對它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- 瑜伽療癒,是以個人的整體身心狀態為出發點,將瑜伽練習加以調整與設計,以「促進福祉」為核心目標。它特別適合用來支持那些複雜性高,系統性,慢性,難以被外界看見,或與心理情緒相關的健康挑戰。(延伸閱讀👉《整合式療癒與傳統醫療:相輔相成,更好同行》) 我之所以這麼支持瑜伽療癒,以及那些能讓療癒與身心整合主題更閃耀的瑜伽派別,原因很簡單: 1.      我親身體驗過,在健康遇到挑戰時,傳統醫療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無力感。 2.      我也親身感受到,透過療癒性的瑜伽練習,無論在身體、心靈或精神層面,都得到明顯而深遠的改善 - 這是單靠傳統醫療難以完全達成的。 那麼,催眠呢?能量療癒呢?頌缽療癒與塔羅牌呢?這些又是怎麼串聯在我的工作與理念之中的呢?可以幫我把這一切理清楚嗎?當然可以!只要跟著我,

By 安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