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柔轉化內在狀態的練習法 - 從正念到催眠

上週我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踏入催眠領域的,包括我在催眠與瑜伽療癒之間建立起的連結、與之相關的兩個神經科學概念,以及一些個人的反思。
今天,我想進一步分享一個重要的發現:催眠其實與許多你可能已經聽過、甚至實踐過的「自我覺察練習」之間,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結。這些練習,都是幫助我們轉化內在狀態的有力方式 - 讓我們回到身心平衡,重新感受內在的安定與滋養,
並且啟動我們與生俱來的療癒力,成長力與生命力。
如果你時間不多,也可以直接往下滑,查看圖表,練習之間的異同分析,以及我最後想說的幾句話。
老實說,我以前對催眠的印象也覺得有點「怪異」。也許你對催眠的印象跟我當時一樣:像是舞台上那種搞笑表演,有點騙術,有點誇張,有些人看起來好像被控制, 裝睡, 或者突然開始學鴨子叫。那種屬於娛樂表演的催眠,確實存在。但對我來說,那並不是我會享受的形式。
我所學習與實踐的,是整合式催眠(Integrative Hypnosis),它是一種療癒性質的催眠方式,與催眠表演截然不同 - 它一點都不浮誇,看起來就像是一種深層引導放鬆或深度休息。
起初,我其實也沒預期自己會立刻與催眠產生連結,畢竟過去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。但因為我本身長期在自我覺察領域中學習與探索 - 包括瑜伽,冥想,能量療癒等等 - 我很快就明白,為什麼我這麼自然地進入催眠狀態。
這個過程,其實很熟悉。當然,它有它自己的技巧與特性需要學習,但它的「本質」,對我來說是熟悉的 - 只是,它走得更深、更遠,比冥想或瑜伽睡眠(Yoga Nidra)所停留的層次還要更深入。
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重要的連結:正念,引導式放鬆,引導式冥想,瑜伽睡眠與催眠,這些練習其實存在於同一條光譜上。不同之處,主要在於它們的「深度」與「意圖」。
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好消息!
✔ 我們可以根據當下的需求,靈活地搭配使用這些練習。
✔ 就像我在個人療癒工作中使用的其他方法一樣,這些練習都是不同的進入點。如果你覺得催眠離你太遠,也許可以從正念開始,作為一個溫和的起點。
我們來看一些圖表,更清楚地理解 - 這些練習各自是什麼?有什麼好處?又適合在什麼時候練習?(小提醒:字體可能有點小,我還在摸索怎麼在這個平台上呈現圖表最理想的方式😅 但我相信,完成比完美來得更重要!)
每種練習方式的定義説明:

功效比較|每種練習方式能帶來哪些好處?

建議練習時機|何時適合練習哪一種?

這裡簡要整理這些練習的相似處與差異:
主要差相似處:
- 都能幫助我們進入放鬆狀態,安撫神經系統(特別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「休息與消化」反應)
- 都可以選擇坐著或躺著進行,閉上眼睛,聚焦當下
- 都可以自己練習,或由老師,錄音引導
- 都能幫助我們進入不同於日常覺醒狀態的意識層次(從 gamma,beta 波,轉向 alpha,theta 波)
- 都屬於自我覺察的實踐方式,可帶來內在的平靜,安定與放鬆
主要差異:
- 正念:最輕盈的練習,著重於當下的覺察與存在感
- 引導式放鬆:通常發生在瑜伽課程的尾聲,讓身體釋放練習過程中的用力與緊張
- 引導式冥想:比正念與放鬆更深入,協助我們靜觀念頭,與情緒保持距離,理解「我們不是我們的想法或情緒」
- 瑜伽睡眠(Yoga Nidra):一種有結構的引導式冥想,能幫助我們在身體與心智層面進入深度休息狀態,特別適合疲憊,耗竭,需要修復或有睡眠困擾的人
- 催眠:是一種有特定目標的深度引導放鬆,旨在讓潛意識與意識對齊,協助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
總結圖表:

最後幾句話
我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點澄清,甚至激起一點好奇心。如果你有任何問題,隨時可以問我!
這些練習,我個人都有在使用,是根據人生不同階段與當下狀態靈活運用。我也曾經歷過焦慮,創傷後壓力(PTSD),反覆思考與過度分析。是這些練習,加上有意識的身體覺察與調息,陪我一路走出低谷,重建身心平衡。
一開始,我其實也會覺得這些練習理我有點遙遠。但隨著時間累積,我的心智變得更有彈性,更穩定。這些練習本身沒有變得更簡單,是我,透過練習的過程中,變得更強壯了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有時會說,這類的練習,其實也是一種心智訓練。不需要用力,不需要逼迫,結果依然會出現。我們真正需要的,是帶著一點好奇,願意出現,願意嘗試,並讓改變隨著時間自然展開。從最沒有阻力的起點開始,從我們當下做得到的地方開始就好。
如果你對這一切都還很陌生 - 請對自己溫柔一點。從一天一分鐘的正念開始就很好,一分鐘全然地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,例如:吃東西時,好好地品嚐每一口;
等紅燈時,留意你的呼吸,不用刻意改變,只是溫柔地察覺。這樣的開始,就已經足夠了。
在我的個別療癒中,我會根據你的當下狀態,引導最適合你,最能滋養你,也最能支持你達成轉化的練習 - 不論是正念,引導式放鬆,冥想,瑜伽睡眠,或是整合式催眠。
這些練習沒有「非做不可」,真正的關鍵是放下用力,打開感受的空間。如果冥想或Yoga Nidra 讓你滿腦問號,或是你覺得催眠太玄太遙遠 - 沒關係,我們還有很多進入内在的方法。真正有力量的練習,是那些能在你現在的狀態中與你相遇的練習。